多措并举缓解城市停车难 |
||
来源:人民法院报 发布时间: 2024年02月07日 | ||
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,一些城市停车难的问题日渐突出。为此,有关方面应多措并举、综合施策,有效缓解停车难。 一是挖潜增效。结合老旧小区、老旧厂区、老旧街区改造,推动市区重点区域增建停车设施。新建居住小区要严格按照停车规划和配建标准建设停车泊位。要充分利用既有未利用空间及地下空间资源建设公共停车设施,盘活闲置用地。要协调利用待建用地、空闲厂区、边角空地、断头路等闲置场地设置便民临时停车场。鼓励学校和医院等重点区域建设地下停车系统。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,加大扶持力度,吸引社会多元化投资参与停车场建设,在核心商业区、医院和学校周边等停车需求集中的区域建设惠民停车设施,大力发展停车产业。 二是资源共享。在医院、学校、办公楼、商业区、旅游景区等区域,结合公共交通发展情况和周边区域交通条件,区分不同时长停车需求,在综合采取临时停车、资源共享等措施的基础上,合理确定停车设施规模。在停车资源紧张区域,将公共人防工程作为地下停车设施使用,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和配置效率。在满足自用和加强安全管理的前提下,鼓励有条件的党政机关、企事业单位、商业设施、写字楼、体育场馆等停车设施在空闲时段向社会开放。 三是数字赋能。发挥大数据效能,推进停车智慧化应用、停车诱导系统、停车信息平台等数字化场景应用,以智慧手段助力缓解停车难,实现“智能感知—智能导航—智能服务”,精准引导车辆停放,促进动静态交通平衡,让停车更科学、更高效、更智能、更便捷。 四是科学监管。强化路内停车管理,持续整治各种圈占公共停车位及违停行为,提高公共停车位使用周转率。设置满足住宅小区夜间停车和医院、学校等临时停车需求的时段性停车泊位。同时,执法部门在维护公共交通秩序的基础上,探索实行重大节假日轻微违停不处罚、寒暑假潮汐车位不处罚等柔性执法措施,实现停车治理与城市交通协调发展,逐步构建“有位、有序、共建、共享”的停车格局。 治理停车难是一项系统工程,只有用好政府、市场“两只手”,丰富和调节不同人群、不同区域停车需求,盘活公共资源,补齐供给短板,加强科学监管,停车难才能得到有效缓解。 春节假期临近,面对人流、车流、物流相对集中的高峰期,有关方面应及早应对,采取加强服务保障、挖掘整合停车资源、强化停车秩序疏导等措施,最大限度缓解游客和市民停车难问题,保障群众春节期间畅通出行。 ——牛敬良 |
||
|
||
【关闭】 | ||
|
||